去年9月24日之后的A股表现得暖意洋洋,然而与此相伴随的是,以沪深300和科创50为代表的相关宽基ETF及不少行业主题ETF的基金份额反而出现了持续缩水。反常现象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由于过去几年A股市场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调整,很多投资者出于过往几年形成的交易惯性,一旦市场出现阶段性反弹,就选择了“
确实,在“9.24”这一轮行情的早期,大家对市场存在不少的疑虑,不过随着春节过后DeepSeek的出圈,国内外投资的人对中国权益资产开始另眼相看。
港股的科技股自不必多说,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年初至今已上涨36.25%;A股的科技同样表现得如火如荼,科创50ETF(588000)年初至今上涨9.9%(截至3月18日)。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创50ETF(588000)近日已结束了去年10月中旬以来份额持续净流出的态势,份额触底反弹,自3月7日以来已连续8个交易日实现份额净流入。
这表明,随市场行情的持续演绎,投资者的预期开始转向,由此前对市场的怀疑犹豫逐渐转变为拥抱,必须得说,这是行情逐渐向纵深演绎的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说到适合当前配置的品种,此前我在与之相类似的文章中也提到,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除了大家各类熟知的行业主题ETF外,还有一种化繁为简的方式是选择各类宽基ETF。
具体到科技宽基ETF这个方向的选择上,除了上面聊到的流动性极好的科创50ETF(588000)外,像刚刚新鲜出炉的科创综指ETF也同样是很值得大家关注的,趁着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正在发行相应场外ETF联接基金(A类:023719;C类:023720)的机会,我们今天再来好好聊聊科创综指对我们的意义。
评价大家对一只指数的认可度,通过比较各指数对应ETF产品的数量,可以给咱们提供很客观的视角,只有指数足够好才能吸引足够多的基金公司去进行产品布局。
根据公开数据,目前已有18家管理人上报科创综指ETF并获得批复,其中已有16家开启科创综指ETF产品发行及上市流程,预计不日后市面将有18只科创综指ETF上市交易。而如果我们再看当前科创板中最受投资者认可的科创50指数,目前已有11只被动ETF和3只指数增强ETF上市交易,哪怕再加上个别新发的科创50ETF,可发现不久后科创综指ETF数量超越科创50ETF基本板上钉钉。
既然各ETF供应商如此重视该指数的布局,因此,对于像国内ETF合计管理规模位居第一位的华夏基金管理的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及其正在发行的联接基金(A类:023719;C类:023720)自然值得大家倍加重视。
之所以要关切华夏基金的产品,其实是科创综指的战略地位决定的,对这种一只战略性产品,华夏基金作为头部ETF玩家肯定会全力以赴,将自己在ETF投资运作及生态圈构建的相关经验移植到这只产品上,未来在指数跟踪精度及场内ETF产品流动性上肯定是相当有保障的。
尽管A股市场因上证综指在指数编制上的历史包袱对综合类指数一直观感不佳,不过正如我在梳理了下美股规模前100的ETF...一文中所盘点的,综合类指数对应的ETF产品在美国这样的成熟ETF市场很有旺盛生命力。
除了VTI外,像美股排名居前的VEA、IEFA、IEMG、VXUS和VWO等ETF产品,他们聚焦于海外多个市场且成分股数量多,同样具有综合类ETF属性。特别的,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VT)跟踪的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最新成分股为7571只,该ETF投资的股票数量高达6943只。由此可见,挂钩综合类指数的ETF在美国市场无处不在。
那么回到科创综指(000680)这只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的指数,随着指数编制技术的成熟,该指数在编制上绕过过往综合类指数编制踩过的坑,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对于科创板的新股入选指数的要求上:
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科创板前10位的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
上述条款意味着绝大多数科创板的新上市股票要在上市满一年后才能纳入指数,个别有非常强代表性的股票也要上市满三个月后才纳入指数,这表明科创综指不太可能承担部分新股上市期初市场非理性定价带来的随后调整。
此外,科创综指为更好反映投资者的实际投资体验,在指数编制及发布上采取与过往其他指数不同的方式,我们对外常看到的科创综指(000680)是全收益指数,含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而不含现金分红的价格类指数则深居幕后,这与市面上其他指数完全相反。
综上不难发现,科创综指(000680)是中证指数公司花了非常多心思用心打造的综合类指数。正因为此,在科创综指(000680)发布之初,有些媒体就提到未来可能会推出基于科创综指的相关衍生产品。
嗯,这样的一个问题近期很多文章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借鉴快问快答,图解科创板综指一文,之所以推荐大家关注该文章,根本原因是因为该文图文并茂,你们可以很轻松的就了解这只指数的特点。
此前我在当机器人ETF规模悄悄突破了百亿一文中也提到了科创综指的优势,简单来说有两点:
(1)长期业绩不输于科创50这样的大市值宽基。2020年至今,科创综指上涨26.92%,表现优于同期科创50的8.98%(截至2025年3月18日)。很多朋友觉得数据太短不够看,所以我也统计了跟科创板相近似的创业板,2010年6月至今创业板指上涨122.9%,同期创业板综指上涨208.4%。此外像过去20余年间,中证全指的表现同样也不输于中证A500。从上述数据统计来看,综合类指数是该洗刷“冤屈”了。
(2)行业更均衡。截至2月28日,科创综指前20大权重个股合计权重仅31.26%,大幅低于科创50的75.08%;科创综指在行业分散度上亦较科创50大幅度的提高,半导体板块权重由62.4%降低至38.3%。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若投资的人配置科创综指,可以在享受与科创50相当收益的同时,又降低个股及行业的集中度,投资确定性更高。
说了这么多,至于说在科创50和科创综指之间到底该如何明智的选择,我倒觉得也没必要完全的非此即彼。
对于初涉市场的投资者,可能科创综指会更为友好;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则可以认线和科创综指两者之间的差异以理性选择。为让大家探索这两只指数之间的差异,我从七个维度重新审视科创50指数中找到四张图给到大家参考:
上面四张图对科创50和科创综指的异同做了非常简明扼要的梳理,对于投资需求较为明确的投资者可完全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科创50ETF(588000)及其对应的联接基金(A类:011612;C类:011613)或者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及其正在发行的ETF联接基金(A类:023719;C类:023720)。
上面聊了这么多科创综指和科创50的相关联的内容,大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可能是:“目前科技股还能不能买?”。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有以下三点:
(1)看科创50或者科创综指的绝对市盈率和市盈率估值分位的参考价值有限。不用回避,如果现在去看科创50和科创综指的市盈率估值分位,肯定处于非常吓人的状态,是因为科创板的很多公司处于前期高研发投入或者快速成长阶段,当前利润很难反映公司的实际投资价值,所以市盈率参考意义不大。
根据Wind的一致预期数据,科创50指数成分在2025年和2026年的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2.88%和31.05%;科创综指指数成分在2025年和2026年的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8.11%和39.79%。这么高的预期归母净利润增速,看静态PE意义确实很有限。
如果我们看PB或点位,科创50处于2020年以来的中枢附近,这与我们的感官可能更为接近。
(2)科技股行情大概率还会持续下去。根据招行的研究统计,从过往A股市场风格的演绎来看,成长和价值这两类风格往往各领风骚两三年(《A股结构研究系列(三)——成长价值风格切换的窗口期临近》)。截至目前,成长风格占优的市场阶段尚不足半年,而且以AI为引领的科技产业链仍处于行业爆发的初期。因此不论是站在历史数据的角度,还是站在科技产业链的角度,科技股的行情可能远远没有走完。
(3)如果看着市盈率恐高,不妨也做个均衡搭配。考虑到A股科创板块静态市盈率较高,很多投资者看着数据容易恐高,如果是这样投资者不妨将行业配置更为均衡的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和聚焦港股科技股的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做个组合搭配。当然对场外投资者而言也可以z直接考虑用这两只ETF对应的场外联接基金做搭配:科创综指ETF联接(023719\023720)和恒生科技指数ETF联接(013402\013403)。毕竟,近期恒生科技指数虽涨势如虹,但因过去几年被压抑太久,最新静态市盈率仅26.6倍,仍处于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舒服的位置。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原创不易,如果此文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三连击,感谢大家的支持~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